以斗彩为代表的成化瓷,以青花为表率的永宣瓷,以戗金为特色的嘉靖五彩是明代瓷器的三甲,然而,除了这三甲,在不问朝政、埋头于做木匠活、自愿出租权力给宦官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的天启皇帝时代,景德镇的瓷器也开始注入新的活力。
天启时期官窑的突然停烧,让这个经历了200余年以官窑为中心的窑场失去了指路人,面临着资源枯竭和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客户———创造瓷器辉煌的庇护人和赞助人的问题。
而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式样的来源。200多年来,景德镇官窑瓷器往往是由皇家提供式样,民窑瓷器多是跟风,或是对皇家样式稍作修改而已,从来没有担心过现代人所说的工业设计。到了天启朝,民窑自身不得不担负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了。
景德镇在没有官窑的情况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纹饰,恰好在万历年间,民间开始流行画册,而距景德镇不远的新安就是刊行画册的重要地点。天启年间比较著名的画册包括了各种花草鸟禽等等,这些画册的内容就是景德镇瓷器装饰新的来源。这些适合不同口味的瓷器装饰情趣,带来了新瓷器的曙光。
官窑停了,富庶的江南商家和游手好闲的风骚文人挺身而出,取代画家成为了景德镇新的庇护人,他们开始大量订制瓷器。
文人必有文人的喜好和怪癖。没有诗的画只能作为装饰用,画意好却无诗情,而天启瓷则开辟了景德镇诗画装饰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