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满足了人们生活及审美的双重需求。古瓷文化的发展无疑给现代装饰瓷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现代陶瓷艺术家在创作时,充分结合传统的制作工艺并且把陶瓷工艺材料和技术所能表达出来的美,都充分加以运用到现代陶瓷创作中,使瓷艺在继承发展中得到创新。
一、古代陶瓷文化、发展
随着釉的发明,我国瓷器进入了高速的发展,各地窑场如雨后春笋制作出各种釉色、装饰、造型不同的艺术品。
1、魏晋南北朝青瓷(青瓷的装饰和审美特点)
两晋时期,在浙江境内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越窑、瓯窑和婺州窑三大窑系。瓯窑作淡青色或青白色。婺州窑青瓷在红色胎土上施化妆土,使烧造的青釉上层饱满滋润。德清窑的崛起,宜兴均山窑的壮大,反映两晋青瓷已出现普及趋势。青瓷在魏晋南北朝的风行,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具有独特艺术风韵的青瓷,苍古幽雅,质感如玉,色调泛青,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心理,特别是魏晋以玄学注释经学,更使得青瓷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为,青色是一种富于冷静、幽玄情趣的色泽,它不仅适合儒家理想,而且与玄学所追慕的境界隐隐台拍。魏晋南北朝青瓷的装饰纹样简单,主要有弦纹、水波纹、网纹、联珠纹、禽鲁纹等。这些纹饰都是采用压印技法装饰上去的,其次魏晋南北朝青瓷装饰,受佛教文化影响颇深。
2.隋唐白瓷(白瓷的造型与装饰)
中国白瓷制作在隋代成熟,唐代是白瓷的鼎盛时期,唐代白瓷造型放弃了拟形器的造型方法,转而注重实用功能的构思,但器物部件特别是口沿部位,却往往状慕瓜果花草。体态丰盈,庄重博大,是唐代白瓷造型的又一重要特征。唐代白瓷,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从而使得器体更加显的凝重典雅。唐代白瓷器面的装饰主要采用刻划和印帖花装饰技艺。
3.唐宋釉下彩瓷(釉下彩瓷的工艺特征)
釉下彩瓷是在未施釉而烧成的涩胎制品,即素瓷上,或者未烧成的坯体上,用色料描绘,再罩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彩色呈现于釉下,用这种工艺制成的瓷器称为釉下彩瓷。唐宪宗元和年间,铜官窑开始烧造釉下彩瓷,直延续至晚唐、五代.盛行了140年之久。
4、宋元龙泉青瓷(冰清玉洁的青瓷)
不管是龙泉窑还是龙泉窑系,其高峰均在南宋和元代,冰清玉洁的南宁龙泉青瓷,同南宋官窑骨瓷一道被誉为中国古代青瓷艺术高峰。
南宋龙泉青瓷主要以釉色作为美化的手段.元代龙泉窑青瓷釉层减薄,常常只上一次釉釉色青中泛黄,瓷器美化主要靠刻划印贴装饰,因而仅仅以纹饰命名的器物就有云龙纹盘、双色盘、荔枝盘、牡丹纹大盘、荷叶盘等。纹饰题材有仿北宋的折扇纹、海涛纹、蕉叶纹、菊花纹和菱花纹,仿南宋的莲瓣、龙纹、鱼纹等。新兴纹饰有雷纹,锯齿纹、如意吉祥、八仙、八卦、古钱、梅、桃、兰、牵牛花、秋葵等。瓷器上还大量出现文字,在龙泉大窑窑址出土的瓷器上有八思巴文。元代龙泉青瓷,在刻划花和印贴装饰上大下功夫。另外,龙泉窑场匠师还在造型上运用”出筋”技法,来渲染青瓷釉彩的丰富多变。所谓“出筋”是在一些器物如融炉的足部装一条三角形的直线,在器物的边缘或肩腹的转折处做出一圈棱线,使全器棱角鲜明,遁过釉汁的流离作用,烧成后显露出条规整的白线.并造成某些地方的釉层变薄,颜色变浅,甚至透过它可以看到纯静的胎体。
5、元明清青花瓷(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白瓷坯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罩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的,它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像直接抒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遇.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
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匠。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动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擢等。青花装饰构图注重水路变化,即掌握整体黑白效果,大小块面及纹样组合的黑白空间。扬州唐城出土的专花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花瓷。景德镇至迟在元代开始青花瓷的制作,元代青花气势磅礴,笔势飞动,讲求大方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到了明代.景德镇青花在美学追求方面,永乐、宣德青花也一改元青花那种道劲、挺拔的格调,而呈现出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清代的青花发展到又一高度,在技法上大量采用了“分水”按法。所谓青花“分水”要掌握料性和水性。青花的分水料一般分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其深浅浓淡主要由含水的多少而定.含水少则浓,含水多则淡。“分水”的方法,,是在纹样的勾勒线内,用不同浓淡的料水分色,以达到青花画面明、晤、浓、淡不同的色调效果。
二、古瓷文化对现代装饰瓷的影响
景德镇瓷器自青花瓷同时又相继出现彩瓷,景德镇彩瓷分釉上、釉下、斗彩三大邵类。釉下彩有音花、釉里红,还有以青花和釉呈红两种釉下彩构成装饰画面的吉花釉里红,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和粉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构成斗彩,以及新彩相继出现。
中国的陶瓷通过代一代的继承发展,出现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人以独有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陶瓷这片土地中耕耘着。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现代陶艺也开始了新的起步。从八十年代开始,全国许多陶瓷产区都出现了一些陶艺家,他们利用各自的陶瓷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尝试着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
古瓷文化的发展无疑给现代装饰瓷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现代陶瓷艺术家在创作时,充分结合传统的制作工艺并且把陶瓷工艺材料和技术所能表达出来的美,都充分加以运用到现代陶瓷创作中。常常不满足于已有的形式,既包含着传统工艺的因素.又有着定程度上的变异和创新,这种渐变的陶瓷创作手法慢慢的被更多人接受,逐渐出现综合装饰这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在一件陶瓷作品中,同时运用釉上、釉下、颜色釉、刻花、贴花等等,以及利用不同的材料、工具,甚至于一些稻草、木屑、麻绳等等一切具有装饰意义的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大大丰富了陶瓷创作装饰的范畴,现代装饰瓷,在现代许多发达国家和地方,已经超越普通工艺品的层次,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并越来越被人关注和喜爱,这是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丰富。
古瓷文化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获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不能总是用先人的创造装饰自己.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当今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努力研究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正确的创作设计思想和美学观,创造了陶瓷艺术的一项项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