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工艺美术词汇查询

明清三彩瓷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6-22 编辑:张博 点击:2246

明三彩瓷

明三彩瓷

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干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 "素三彩" 。此品种创烧始见于明代成化朝。但是它与成化斗彩一佯,不但不见干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正德时的最好,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细润,色泽浓艳厚实,纹饰洒脱自然,有明一代,十分突出。清代康熙朝的素三彩器极负盛名,对成化、正德两朝的三彩瓷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还烧成了釉上蓝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此外还发明出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明清素三彩的区别在于:明代三彩瓷高温烧胎前,在需画纹饰的地方暗刻纹饰并不涂釉,其余地涂釉后高温烧出白瓷,在无釉的地方彩绘纹饰,低温第二次烧成;而清代的素三彩一般先刻暗纹,全器罩白釉后高温烧成,彩绘纹饰后低温再烧。此外,康熙时还有少量作品是在高温烧好的素白胎(有的先刻暗纹)上涂低温并回彩,再低温烧,因为是以低温釉为地,白釉极薄,牙黄色,没有高温釉肥润似玉的效果。另外,和五彩斗彩一样,清代的素三彩彩色比明代丰富得多,出现釉上蓝、水绿、淡黄等色,色彩多但纹饰淡雅、疏朗、清秀,即使纹饰繁密,亦布局合理得当,边饰讲究,绘画精细,和明代的相比有天壤之别。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与五彩瓷相比,素三彩瓷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 

明清素三彩不使用红釉的原因

明清素三彩瓷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几乎不使用红色釉,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明清红釉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众所周知,明朝御厂制瓷时的红釉主要有高温釉下彩釉里红与低温釉上彩矾红两种:

1.高温釉里红釉里红是一种烧制难度较大的色釉,如果使用高温釉里红,则不如直接制作釉里红器或青花釉里红器。如果仅在器物局部使用釉里红,其它部位再使用二次低温色釉,则无疑增大了制作难度,导致程序繁杂、难度增大,发挥不了素胎瓷优势,因此素三彩中没有使用釉里红釉。

2.低温釉矾红低温矾红虽然属于低温釉,但是它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太薄,不像黄、绿、紫等低温色釉具有一定的釉层,可以覆盖在素胎表面对其形成一定保护、美化作用。因此,要想在素三彩上使用矾红,必须将其施在其它低温彩釉上。而由于红釉需要在其它色釉之上,进行多次加工,非常繁琐,因此除了在明正德时期御厂曾使用类似方法制作素三彩红釉外,以后几乎不复使用。

综合以上原因,整个明清时期基本没有合适的低温红釉可供素三彩瓷制作使用,因此导致缺乏红色调。

综上所述,“素三彩”瓷在明初永宣时期开始迅速发展,至成化朝形成一个历史制作高潮,随后,由于斗彩、五彩瓷的大量制作,使其失去优势与规模。后来,清康熙时期再次形成素三彩制作高潮,但不久又被斗彩及新兴粉彩瓷淹没,“素三彩”瓷再次走向低谷。

上一篇:泥塑
下一篇:抱歉,暂无数据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