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卢钧故事(三)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2 编辑:张博 点击:3193

据考证,钧瓷为禹州神后画圣吴道子首创,因其具备四大特征,被唐玄宗李隆基钦封为君瓷,后改为钧瓷。

其一、“精” ——赏钧种种,精美壮观,可见到山川日月、江河风光、花虫鸟兽、田禾百农,在唐玄宗李隆基眼里可谓是江山社稷的物化。

  其二、“警”——迸片行纹,美中缺憾,恰如大唐,远观富丽堂皇,近瞧则危机四伏,易帜易旗,就是一夜之间,这使颇具宫廷巨变的唐玄宗李隆基有着真切的感受,作为君王怎不警惕暗动危机?

  其三、“惊”——其迸片之音,寓动于静、优雅骇俗,似庙宇惊钵、又如上天的警示,非天之娇子、何以独享?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无从解释这种没有撞击,却能发声的迸音,被认为是上天的偈语。

  其四、“尊”——凡此种种钧瓷,从釉色看,没有成双成对的,恰有“一国不藏二君”之寓,作为天之娇子要有独尊天下的自信和自强,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卑微之态。

想起太宗李世民的“人、铜、史”三镜之铭,于是,唐玄宗把赏再三,感思不已,御批钧瓷为君王之瓷,简称君瓷,化为钧瓷,亲书立令“钧不随葬”,让皇子们,以此来警示为君之道。

  ……

  康熙帝听高士奇的一席高谈后,惊讶不已:几件看上如此普通的瓷器竟有如此深深的含义,足见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便由对汉文化的好学转为敬重,当即御令高士奇进宫侍读。

了然三藩

  康熙十四年,“三藩”成为议事日程,看到皇亲吴应熊的从容态度,康熙帝考虑是削藩还是平藩,拿不准主意,忽然,发现吴应熊特别注意钧瓷鳝鱼黄,便想起高士奇来。

议事结束,康熙帝就昭令高士奇,问,吴应熊特别注意钧瓷鳝鱼黄,有何昭示?

  高士奇答:鳝鱼黄者,当分三讲:鱼者跃过龙门而成龙,当为仕者之大大之喜,君王者戒也;黄者,天子之色也,主鱼过龙门在即;鳝鱼者,狡猾不易把握。此卦主有不臣之心人即将起事矣。

  康熙帝已了然在胸,又问吴起事结局如何?

  高士奇细看钧瓷后讲:“不足成大气候 !该钧名唤八钉九纹乾坤坛,本寓威振八方、飞跃九霄、扭转乾坤、祭天拜祖之意,然而,九纹九天之际却因钧釉流淌,隐约不清晰,此乃主王事功愦一过。”

  听后,康熙帝决议由撤藩的计划向“平三藩”进行战备转移,赢得了可贵的时间和物资。

  果然,“平三藩”的战事朝着高士奇所预测的方向进行,康熙帝高兴地提拔高为詹事府录事。

青衫平凉

  康熙十五年,“平三藩”的战事异常艰苦,东北、西北更让康熙帝忧闷,于是借钧瓷蟹壳青,问计高士奇西北、东北战事如何。

  高士奇回答道:“蟹壳青,当有二讲。蟹者,勇猛也,挥双钳齿,舞动八方,当主皇上有猛将出世也,可为皇上解决战事之忧。”

  “猛将为何谁?”康熙问。

  “布衣青衫者,是也”。

  康熙遍寻青衫不遇,高士奇讲,当来自民间。

  不久,平凉将军图海向康熙进呈,讲,有一民间书生向他现“平凉策”,不知敢不敢用。

  康熙立即御令亲自召见。

  一袭青衫的周培公,旋即任命为参议道台,领街一品,赐黄马褂。

  周培公不辱使命,七进七出,劝降王辅臣,剪除吴三桂的膀翼,战事向有利方向转移。

  因此,康熙赐御书“忠孝”二字,让高士奇以录事之职随从康熙。得意地高士奇这时写下“自笑功名薄,谁知雨露深”的诗句。

贝龙在田

  康熙十七年,捷报频传,康熙帝意气风发,一日,突然对钧瓷蛇皮绿十分者感兴趣,心血来朝地邀请高士奇共赏钧瓷解疑。

  高士奇讲:蛇者、龙之幼子者;披绿者、四季之春也;取意于“贝龙在田、利见大人”之卦,寓示皇上将得贵子,皇室增辉。

  果然,这一年十月三十日寅时(1678年12月13日),雍正帝出生。康熙帝油然为其起名为允祯。后,因爱雍正,爱屋及乌地又赐赏高士奇“忠孝之家”御印一方(现藏平湖市博物馆),升任内阁中书舍人,食六品俸。

  历经几次的钧瓷解惑,康熙对高士奇的博学真心佩服,于康熙十九年五月谕告吏部:高士奇学问淹通,居职勤慎,供奉有年,应授为翰林院。

惠及四方

  三藩战事一毕,收复台湾成为议事中心,众文武议而不决,很让康熙生气。晚上,康熙做了一个梦,梦见钧瓷吉翠会走动,冲到其它三件之前讲,该它立功了。

  第二天便召见高士奇,问、“梦中吉翠有何寓意?”

  答曰:“春风化雨、哺育万物,乃吉翠之意。又,该钧以折沿紫金钵成型,主皇上收复台湾马道功成。”

  康熙帝信心大振,拍案下令收复台湾。

  两年后,台湾回归,促进了国家统一,这时康熙想到了高士奇的神机妙算,便升高士奇为侍读,住宫伴驾。一年后任右春坊右庶子,二月又升左春坊左庶子,后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成了康熙帝的“老师”。

再舞钢钳

  康熙二十七年,在明珠与索额图的两位权相争斗中,毫无背景而荣登相府的高士奇,无疑是二人的共同敌人,是以,在刀光剑影中、能完身而退,无疑是身居九重高官的高士奇所寻找的。退意已定的高士奇巧妙地设计谋,获罪遣返回老家,过上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没多久,康熙帝又快马加鞭地请他回宫议事。原来,康熙帝为葛尔丹的战事苦恼,希望他推荐一位大将主持战局。

  高士奇便再次提道蟹壳青虎头瓶,该瓶有双虎为饰,主,虎将有两次大功可立。

  康熙帝想起赋闲在家的周培公,授以盛京提督,戎边北方,为消灭葛尔丹立下战功。

  这是解职后,高士奇的又一次荣耀,并获御书“竹窗”,自号“竹窗”,归隐平湖,成为了平湖人。

二入大宝

  康熙三十三年,看到众皇子个个生龙活虎,而太子却十分让自己失望时,康熙帝决定试一试他们的命运。

  这一年春节,他心血来潮,用诸多贡品赏赐皇子,看其所取,而察其志向。这一次,把一枚玉如意、龙泉剑等等摆满了堂,也把四件珍爱的钧瓷摆了出来,下令让众皇子任取喜爱的东西。结果,四皇子雍正挑选了这四件钧瓷。

  这让他十分震惊,一位善于佛事的皇子,为何独自垂青于钧瓷呢?而其他的皇子为何不先于他来选择这四件钧瓷呢?不解之后,便请在野的高士奇来问。

  高士奇听讲后,一阵惊恐,讲道:

  “钧瓷者、君赐也,君之所赐、当以何谓重?当为‘君王’之位也。众皇子可能没有真正理解皇上之意,然而,却在冥冥之中,赐给了四王子,这是上天的安排,天机不可泄也,臣知罪了”。

  自此以后,康熙便着重培养起四皇子,随后进封为雍亲王,为其步入大堂做了准备。

最后的荣耀

  高士奇弥留之际,康熙帝赐给他了“文恪”,表彰了他对皇帝的忠诚,是一个谨慎守规章的文化人。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高士奇到死也没有向雍正述说康熙帝将选他作皇太子即位的事。

  康熙晚年的一天,召见雍正,问及那一年春节众皇子挑选礼品时,你为什么选那四件黑里吧唧、灰不留鳅的瓷器呢?

  雍正答道,当时选礼品时,并不在意,只是想皇兄、皇弟们都高兴,为您增添喜庆就可,而我不想让您生气。选吧,也不能同他们争抢,等他们挑后,我才排选他们都不在意的这四件瓷器。

  康熙有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瓷器吗?”

  雍正回到:“不知道?”

  康熙讲,这是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是皇家的御用珍品,可惜这些年战争与祸害让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而今战事既过,黄河治理的也差不多了,也有机会让人们也享受一下上天的厚德之物。听高士奇讲钧品共三十六,这不过是其中四品,若能集齐三十六品,也是我有生之年的一种愿望吧。

  雍正听后,立即安排手下人去烧制钧瓷,遗憾的是手下人认为钧瓷是在南方景德镇烧制的,于是旨下到了江西制钧,一晃几年过去了,却成就不大。

  这时,雍正皇帝想到了高士奇,从他写的《钧瓷歌》之中,知道钧瓷是在禹州神后烧制,又下旨到河南,才有了重大突破。

  这就是为什么仿钧在清雍正年间达到了高峰的原因。只不过这都是秘制的----故又称藏制——臧窑。

  后来,新任窑官唐英在接受仿钧任务时,他一直在南方试烧,终久达不到宫里珍藏的钧瓷,最后,遇到禹州的老艺人,才知道钧瓷只有在禹州神后才能烧制,于是他派他的幕友吴尧圃到禹州寻找釉方、艺人、才烧制出来了一种仿钧瓷,史称“炉钧”。 (完)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