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中国瓷器艺术近百年的发展路(一)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5 编辑:张博 点击:2351

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徵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瓷器艺术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通过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使瓷器具有物质和精神双文化特徵。

  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除颜色釉外,釉下装饰和釉上装饰是瓷器艺术中最主要的装饰工艺。这里的所谓“釉下装饰”,涵蓋成瓷前所有坯釉的装饰工艺。囊括青花、釉裹红、釉下五彩、铁锈花、玲珑、刻划花、薄胎、绞胎、色泥等;“釉上装饰”涵指成瓷后所有的瓷上装饰工艺,诸如古彩、粉彩、新彩、墨彩、广彩、喷刷花、堆雕金、刻瓷等。

  一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前半葉,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

  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壇,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在制瓷技术上,先后引进和小规模地试验了煤窑窑炉设计及烧成技术,新法选矿及粉碎技术,机械练泥和成型以及吹釉技术,石膏模具使用,注浆成型技术,新彩及釉上、釉下贴花装饰工艺等。它为后来的瓷器艺术改善了工艺条件,推广了先进技术。但整体上说,本世纪前半葉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直到本世纪50年代,长期动荡的社会得以安定,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举措:如把“散之四方”的能工巧匠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其待遇,鼓励其带徒传艺;各地陶瓷研究所、陶瓷专业院校像雨后春笋般建立并发挥巨大作用;原轻工业部组织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景德镇担负制作的“建国瓷”,中国工艺美术首次赴前苏联和东欧、印度等十个国家的巡回展览瓷以及1955年第一届全国陶瓷展览瓷,北京等十个国家的巡回展览瓷以及1955年第一届全国陶瓷展览瓷,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北京饭店、国宾馆用瓷和国家礼品瓷的设计制作;加强中德、中捷、中保等对外经贸技术合作;恢复古代名窑的传统工艺;组织研究部门的工程技术专家用科学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实验分析和理论总结等等,均把中国近百年来的瓷器艺术一次次地推向新的水平。

  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鬱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这一时期中国瓷器艺术的特徵,主要表现在它的现实性、朴素性、单纯性。

  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中国瓷器艺术走过了本世纪后半葉中最为坎坷的一段历程,瓷器艺术出现了畸形发展。

  80年代伊始,神州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徵表现在它的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在改革的时代中应运而生,在开放的机遇中蓬勃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瓷器艺术在其发展中虽举步维艰,历尽沧桑,但总体趋势仍隨社会的前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并以它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瓷器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徵。

  首先表现在造型中。我国陶艺家不断寻求瓷器装饰载体的时代感,在传统的承继中不囿于传统、不拘泥陈法,灵活按照造型形式美的规律法则,运用切削扭曲、分割组合、穿插堆积等形体构成手法以及反常设计、摹擬设计、联想设计等现代设计法创造出多类型、多品种、多材质、多样式的造型。艺术瓷诸如连珠瓶、青果瓶、春蕾瓶、八方瓶、各式异型瓶以及意象表现型或工艺表现型等各类现代造型。日用瓷造型诸如萌牙、石榴、腰鼓等餐茶具以及金菊、金钟等蓋水杯、文具、啤酒具、灯具等各种新款式。

  随着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日用瓷品类近年新开发出家庭用瓷、宾馆用瓷、旅游瓷、纪念瓷、礼品瓷、民族用瓷等,逐步形成了家庭用瓷和旅馆业用瓷两不同的主要造型体系。

 日用瓷造型不仅优美精致,而且功能合理,尤其是新材质的开发为造型增添了奇光异彩。70年代后,山东淄博陆续研制出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质瓷、色瓷等类型的精细日用瓷而居全国领先地位。河北唐山的骨瓷,文象岩厚胎瓷,邯郸的增韧骨灰瓷、刚玉强化瓷,a-方石英强化瓷,景德镇和醴陵高白釉瓷、高硅瓷、特种耐热瓷等均有瞩目的成就。

  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炻器,在适用于宾馆饭店的成套中西餐具中发挥了较大优势。炻器与厚胎瓷一样,在造型的线形、线角、细部、形体处理上,形成了有别于细瓷及陶器造型特徵的独特风格和规律,丰富了陶瓷造型的表现形式和体系。山东淄博利用本地原料新创造的“焦寶石瓷”,质地坚实,釉面呈秋黄、浅棕、灰白等色,色调娇嫩而无纤弱之感。湖南铜官,河北邯郸,河南禹县、焦作,广东佛山,广西等地均盛产炻器。

  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造型,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样式的创造型,当代瓷器艺术的造型基本上具有形体饱满,线形简洁,转折流畅,对比强烈,材质丰富的新特徵。

  其次在装饰风格上,更多地是表现出简练、空灵、淳朴、含蓄以及灵活多变、明朗清新的新特徵。

  在装饰题材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则多以花草蟲鸟、瓜果蔬菜、鱼藻暇蟹、飞禽走兽、山林水色、刀马婴戏、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自然景物、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题材为主。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民族性更足更浓了。

  在装饰构图上,除了传统形式外,能隨不同造型结构而变化的现代 构图格式层出不穷,诸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打散重构式、综合构成式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釉上仍是以隽美精细的工笔为主、写意为辅的格局。釉下除工笔外,多为兼工带写,工笔与写意、具象与抽象共生共荣,工笔者端苙严谨,令人惊叹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洒脱飘逸,让人领略笔墨的神韵;抽象者意蕴深邃,具象者形神兼备,给人留存更多的联想空间。

  在装饰工艺技法上,陶艺家们更考究泥、釉、彩的综合效应。充分体现泥坯的材质美和自然症状;善于发挥色釉相互渗透熔融的特点和“天人合一”的妙趣,展现釉质的色泽美和肌理美;娴熟掌握装饰材料的特性,追求工艺完美结合的意蕴美和形式美。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