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二)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7 编辑:张博 点击:2920

景德镇瓷器在欧洲的尊崇地位

  16世纪中叶以前,由于海上交通漫长,风险难以控制,景德镇瓷器非常稀少,欧洲只有王室、巨富、主教才能享有,绝大多数人只能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欣赏,具有神圣的地位。

  (一)珍稀的代表。

  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的华瓷只是零星出现在使节带回的礼品中,或十字军战利品中。埃及国王于1447年向法国查理七世,1487年向意大利美笫奇王,1490年向威尼斯总督分别赠送了精致的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主要是通过波斯、埃及等国转运、数量极少,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要贵。葡萄牙国王曼诺尔一世的青花瓷壶,壶身饰有荷花纹饰,两面的浑天仪图案是国王徽章,象征着企图征服世界,1521年订制于景德镇。使节的礼品瓷流向王公贵族,十字军东征的战利品瓷流向平民百姓。

  华瓷刚刚传人欧洲,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有人认为瓷器有一种魔力,用它吃饭喝水,可使身体强壮,甚至以为青花碰到毒药马上会变黑,可以防毒,瓷器粉末可以治疗牙病,也可以止住鼻血。16世纪,法国作家潘西多写道: “瓷器是由鸡蛋壳和捣碎了的贝壳制成的,最大优点在于,如呆把毒药放到里面,它就会炸成碎片。”文学家的浪漫幻想,更增加了瓷器的神秘感。1562年,马德休斯在《出间邮车》写道: “中国瓷器精美而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1610年,《葡萄牙王国记述》赞美景德镇瓷器: “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最美丽的东西,比所有的金、银、水晶都更为可爱”。景德镇瓷器逐渐被揭去神秘面纱,露出了可爱的容颜,燃起人们占有的欲望。

  (二)神圣的标志。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取代了豪华的金银器皿的地位,走上欧洲的神坛,成为人民向往的圣器。1 5世纪后期,意大利画家安德雷亚,曼泰尼亚的《马哥斯僧朝拜圣婴耶稣》,描绘了一位老僧将中国带盖的青花茶盅敬奉给耶稣和圣母。1 6世纪上半期,威尼斯文艺复兴美术大师乔凡尼·贝利尼的《群神宴》,以古典神话为素材,表现众神宴聚于林泉之间的情景,突出描绘三只作为“圣器”景德镇瓷钵。据朱龙华教授考证“这三只瓷钵的形体、风格、花纹,为明朝宣德成化年间之物”。华瓷成为圣物证明:陶瓷的质地、工艺、造型、装饰、煅烧浑然一体,达到完美无缺的超然境界,足以成为圣洁的礼物敬献耶稣和圣母;16世纪,欧洲的华瓷及其稀少,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

景德镇瓷器作为圣器,虽然具有使用功能,但只是供超凡脱俗的众神享用,而非尘世俗人的消费品。斯普里格斯在《西方绘画里的东方瓷器》中,讲述了荷兰画家许多描绘华瓷的艺术语言和陶瓷语言,华瓷成为财富的象征,与华丽的衣饰相配,突出主人的晶位和地位,展示了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的奢华和享乐。在阿姆斯特丹拍卖会上,雍容华贵妇女被典雅的景德镇青花瓷震惊,以至不敢用手去触摸,因为在她们眼里是那样神圣。

  (三)奢华的象征

  随着华瓷的大量销售,1 6世纪后期,景德镇瓷器作为圣物观,开始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逐渐淡化,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生活的必需品,客厅里,餐桌上,都以摆设景德镇瓷器来夸耀豪华富贵,皇家贵族出现了居家无一华瓷,则不为风雅。国王拥有中国瓷器,既象征权力之尊、国家强大,还象征着修养深厚、文化繁朵,于是王候之间竞相搜集。

  1562年,教皇度斯四世在罗马召开特伦托宗教会议,宴请布拉加主教多斯·马蒂雷斯,主教从宴席上火量金银器皿联想到无数饥贫信徒,于心不安,遂向教皇进言:华瓷美观、雅致胜过银器,也非常时髦,完全可以匹配教皇的尊严,虽然易脆,但价格较低,希望教皇能将银器换为瓷器。教皇接受建议,并说:“在葡萄牙,有不少从印度运来的中国瓷器,比金银器皿还要美丽,它们晶莹洁白半透明,青花装饰,青料用蓝宝石制成”,还呼吁:“我劝告所有的亲王们都去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当大批华瓷运到罗马,教皇把它们分给红衣主教以及其他贵族,自己也保留了一套餐具。所以,16世纪末期,意大利最先用瓷器代替银器,葡萄牙中产阶级家庭最早普及瓷器。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法国亨利四世专程到阿姆斯特丹购买瓷器。1 7世纪后期,随着贸易发展,路易十四下令用瓷器代替金银饮食器具,熔化金银铸造货币以应付经济危机,瓷器开始普及。

  景德镇瓷器不仅具有实用和欣赏功能,而且具有祭祀和丧葬功能。1 6世纪,西班牙传说人们死后,瓷器陪葬在死者左手手指附近,就能唤起死者的灵魂,因此,举行国王和王后的葬礼时,都要用景德镇瓷器以及金银首饰等陪葬。1750年,英国贵族罗伯特·罗丹为纪念亡妻而订制文具,器物左边有一斜向白色条纹,上面绘有六朵黑色花瓣寄托哀思。(待续)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