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钧瓷与金骨花釉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01 编辑:张博 点击:2684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对于钧瓷人们还有一种非常好听的叫法“金骨花釉”。传说钧瓷的瓷骨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变成的,钧瓷的釉色是月季花变成的,合在一块就叫“金骨花釉”。 金骨花釉的由来是怎么的呢?

古时候,在禹州有个窑工叫小军,以烧雨过天晴色钧瓷为生。小军为人忠诚厚道,勤劳朴实,心肠也好。

有一天,小军上山去找土,看见路边有一个月季花骨朵儿不知被谁踩倒了,赶紧跑过去把它扶正,又用一根棍儿把它支好,然后就走了。

到了晚上,小军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到他面前。那姑娘说她叫月季仙子,白天多亏了小军搭救,不然的话就命丧黄泉了。为感谢小军救命之恩,特来告诉小军两件事:一是山的最高峰尖上有种金矿石,山脚下有一种铁矿石,山的左边有一种铜矿石,山的右边有一种锡矿石,山的正中间有一种银矿石,把这几种矿石都采回来,可以配成钧瓷胎骨;二是山上的月季花每月开一次,每次开的颜色都不同,每月月中当花开得正艳时,可以上山采集月季花配成釉药。这样,烧的钧瓷就会变得十分好看。说完这些,月季仙子就不见了。

小军醒来,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扛着镢头挎着篮儿上山了。还真不假,小军在山顶刨了五十下,刨出了黄澄澄的金矿石;在山下刨了五十下,刨出了红鲜鲜的铁矿石;在山左边刨了五十下,刨出了黑黝黝的锡矿石;在山正中间刨了五十下,刨出了白亮亮的银矿石。小军高兴地把这五种矿石扛回了家,用碓杵窑杵碎配到钧瓷胎骨里。

每月月中,等山上的月季花盛开时,小军就到山上去采集各色月季花来配成釉药。一年十二个月,月月如此。

钧瓷的胎骨配成了,釉药也配成了。小军又用了五十天时间,终于烧出了五颜六色,像盛开的月季那样美丽的钧瓷。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铁不怕火锻。在小军烧的钧瓷花瓶口沿上都有一圈金边,瓶的底足是铁色的。这叫“金口铁足”,是金矿石和铁矿石在胎骨里起的效应。那么铜、锡和银矿石呢?这几种矿石经火一烧,高温下都与胎骨化成一体,变成灰色的了,所以钧瓷胎是灰胎。

现在人们早已被钧瓷的魅力所折服,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 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