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府山,是景德镇西面的一道屏障,它东临昌江,南接三闾庙,西北层峦叠嶂,为市区内的最高山峰。若登山远眺,景德镇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旸府山,山间古木参天,浓荫蔽地,小溪潺潺,泉水淙淙,是个“松青竹翠挥云开”,“水烟深处梵王家”风景胜地。
相传,远古时,山顶住有几户人家。一日,旸府君(即禹王)登山游览,见一老乡从山脚往山巅挑水,步履艰难。为解山顶住户用水不便之难,旸府君当即抽出宝剑,朝寺旁的岩壁上猛力一刺,顷刻山泉汩汩流出,终年不涸。后人为铭记旸府君这一箭之恩,遂将此泉取名“剑泉”。人们每登旸府山,多在“剑泉”小憩,或饮或濯,既解登山之疲,又增嬉游之乐。
山下的旸府村,背山临江,绿荫环抱。村口的两株古樟,年代久远,如伞似盖,其中一株胸围近9米,为市区最大的一株。在古樟周围,有青石雕花牌坊一座,系晚清风格。
旸府寺原座落于旸府山之东南,与观音阁隔江相望。相传这里为禹王练丹之处,因禹王又称旸府之君,故名。据浮梁县志记载,寺系宋绍兴年间所建,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清中期又毁。
据史载,宋绍兴年间,民族英雄岳飞曾带兵路过景德镇,驻于寺中。晚间,登山观景,对这里的秀丽山川赞叹不已。第二天临去时,应寺内禅师朗日之请,挥笔题了一副对联:“机关不露云垂地,心境无瑕月在天”。岳飞走后,朗日将岳飞手书制作成黑底金字的木质楹联,挂于寺门前。从此,寺名远杨,香火兴盛。文人墨客也常来此吟诗题对,填词作赋。旸府寺成了“吟客披云题玉壁,药僧和露采松花”的妙地。
旸府寺原庙久废,现存寺庙为近年所建,其建筑规模远远超过昔日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