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手工业合作化以前,景德镇专门在白胎进行彩绘的店铺叫“红店”。这些店铺大多分布在弄巷之中,临街为木板墙壁,除大风雨雪天气外,便卸下木板墙壁,店铺敞开,阳光充足,瓷器彩绘,一目了然。
关于红店的来历,自明代以来,由于瓷器釉上装饰兴旺发达,经营这一行业的很多。据传,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喜红色,亦为吉祥之兆,多以红色彩绘瓷器。另说红色是诸色之首,如红、黄、蓝、白、黑或赤、绿、黄橙、青蓝、紫等。与“红”相关的称谓还有:用颜料在瓷器上绘画的叫“画红”,烤烧彩瓷的窑炉称“红炉”,凡烧烤好的瓷器不论纹饰什么颜色统称“红花”,从事专业彩绘瓷器者叫“红店佬”。
红店是专门为白胎施彩的行业。运作形式有的由制瓷业委托彩绘的,有的则由瓷商收买白胎委托彩绘的,有自己收买白胎自彩自销的,也有自行将彩瓷运至外地瓷商的,但多数是受瓷商委托彩绘的。红店分四个业别,第一种叫美术彩业。为名家经营,如“珠山八友”等,以其家居处所,题名画室,专应顾客要求,代为绘画。山水、人物、翎毛花卉,随客命意各有专长。绘费按件计值,艺精名重者价昂贵。此业称为彩绘中之最上乘者,然其量件占极少数。第二种叫写意彩业。是在中低档瓷器上绘以简杂的写意画面,包括刷花贴花均属此业。第三种叫古彩业。也是在中低档瓷器上绘粗糙的古彩粉彩画面。但这种古彩与画种的古彩不同,前者为业别,后者为品种;还有种叫洲店,即黄家洲饰瓷业,为情形特殊的行业。旧时瓷业分工,向极为严谨,唯黄家洲业不受此限制。各制瓷业之下等脚货,如脚嘴、毛坝、渣痣、乔扁及炭山等废瓷,必须售由黄家洲业承购,不得售于他人。该业以磨铲剪、补后,自己彩绘,自行菱草,自行出售。
红店纯为种家庭手工业。规模小的,由家人操作,规模大的也只雇几个工人,带几个徒弟。资金甚为微弱。大多受各地瓷器店及瓷器客商委托代彩,自购白胎加彩待人选购的,只占少数。故营此业者,只要数百元资金,略备家具颜料,就可开业。清末民初,景德镇的红店不下四五百家,1928年达到1451家,其中美术彩业62家,写意彩业991家,粉古彩业186,洲店212家。1937年前后开业者仍有1400余家,从业人员达7200多人。1947年彩瓷业在公会登记的仅有252家,未登记者尚有100余家。而抗战前仍有700余家,红店同整个瓷业生产一样,逐渐衰落。
红店彩绘多数是将数百年前的传统花色延续下来。后来逐渐有做洋金及新式红店数十余家,改良彩绘花色,取得些成绩。如瓷板画像成为当时名产之一。委托者可将其肖像交由画像者描绘于瓷板上,红炉烧之即成。其色像永不蜕变。因而画像红店发展到20余家。
新中国成立后,红店随着瓷业生产恢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部分加入画瓷合作社,或进入公私合营瓷厂,1958年全市所有画瓷合作计和公私合营瓷厂转并为国营瓷厂。70年代以后,为安置待业人员,相继成立百余家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彩绘加工厂,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陆续解体或改制。至80年代,兴起了大批民营和个体彩瓷行业。今天,在莲社路景德瓷城旁打造了一条“红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