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民国瓷器——瓶类器物成型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2 编辑:张博 点击:1625

瓶在民国时属琢器业,所谓琢器,“器物形状包括方、圆、扁、折、大、小、厚、薄”。从事琢器生产者,技巧尤精,灵活性大。瓶是琢器中的大项,其成型工艺 较为复杂,不能借助任何模具,均由手工内外精修。

一般来讲,瓶类器物的成型要大致经过以下几道工序:拉坯、割底、利坯。所谓的拉坯,就是将瓷泥放在陶车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行话称为把正。在陶车的转动中将泥拔高,开口先拉成柱形,然后再处理成所需的瓶形,最后用直尺或形板将外形修理得更加流畅、光滑。瓶的上下分两部分拉制,这是一般口较开阔的中小型瓶。较大型的瓶则需二人拉坯,而超大型瓶一般分5—6段完成,并编号晾放,以便修坯时按号分段按号修整。抷拉好之后,在干燥过程的初期要及时割底,使坯体在干燥到一定程度时与拉坏饼之间可移动分离,割底采用细的金属线,割底线紧贴拉坯饼,用力将割底线通过坯底水平拉出,每隔一小段时间重复一次。

所谓的利坯,就是修坯,它的目的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真,规整一致,是瓷器成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由于其专业性极强,这就不做过多的介绍,只就一般操作略述一二。首先是将瓶身上段内部修好,将粘接的面裁平。然后瓶身的下段修外足部分,翻过器物修粘口及内部,将上下粘口裁成水平状后,将上下瓶身重合在一起,并将瓶身修理成所需要的形状。将上段取下,在下段接口上注入泥浆,将上下段准确地粘接在一起,粘上后切忌移动。以往所见一些瓶的接胎痕明显,便是粘接的泥痕。较大型瓶的过程也如此,只是瓶口全部修好后不与瓶身相连,需单独存放晾干,在入窑前与瓶身对接,通过窑烧粘接完成。小口瓶的内修则靠长条刀探进口内精修。

瓶类器物上的饰物,如耳等,单独制作,修完坯后在入窑前粘接。四方瓶等器物,则是先制成泥板,在粘接前将泥板精修,使用充分搅动的泥浆粘接成形,刮去不必要的泥浆,在外表基本干爽后,用砂纸打磨。一般来讲,粘接成型的器物为晾干,不能在阳光下曝晒。由此可知“和泥成型,火烧为瓷”说的多么简单!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