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浅论中国画的笔墨节奏(二)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8 编辑:张博 点击:1257

1、《星月夜》

西方画家凡·高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要对西画进行分析是因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好的节奏可以感染不同肤色的人,艺术的发展更要在比较之中各取所长,西方的绘画亦有其自己的笔墨节奏。

从单纯的视觉效果上来说,其“笔墨”虽不像国画中那样注重用线也不追求“水墨淋漓”的笔墨情趣,但笔触长长短短形成对比,富有动势,从形式来看,松柏的笔触最重并且长而柔动,天空的笔触短而密集甚至排列成漩涡形,房屋和山坡则处理成有轻重对比的曲线、长、短、曲线的对比加之颜色上黄、蓝对比,使得画面更加鲜明。

从情感角度看,绘画 是凡·高自身的选择,更是其发自内心的呼喊。就性格而言,他急躁、易怒、敏感、情绪波动大。就修养而言他自儿时就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对文学和哲学及绘画史都有深刻的了解。就个人经历而言,十六岁时在画廊卖画,二十三岁任教师,二十四岁做店员,二十六岁传教,二十七岁以画画为业,至此由其弟维持生活而画作却难以卖出,三十七岁死。但由于他在画廊长达六年,因而对画有一定鉴赏力;传教士的经历让他了解人间疾苦,想要解救,不得,便自救而择画,再基于对自然有着深沉的热爱,于是有了这样充沛的感情和这样充沛的画面。文学让他在画作中寻找意义,是一些值得信赖和爱的事物,又因为性格敏感,才捕捉了那么多生活中别人察觉不到的美。正因为这样《星月夜》是凡·高心中的笔下的。

从思想而言,凡·高自己曾说:“安排色彩可以创造诗歌,亦如音乐可以抚慰人心。”可见他的画作不只是情是强烈的热爱,也有着深沉的思考和美好的目的。而蒋勋的说法正好证实了这一点,他说:“这幅画安慰了许多人,好像我们借着一个重病的人的苦难舒缓了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从东西方画家对于画面感觉的契合可以看出,画面透过形式其内容的东西是可以抚慰人心的。这赋予形式以崇高的内容,也是形式的意义。

总之,这些画作在这里只是被作为代表而提出来做分析,但我们可以从以上例子中看出一些共通的地方,并以此类推。通过分析,我们大略可以认同,笔墨节奏的形式美感不仅来自形式也来自形式之外,其中包括个人、民族和时代的特质等方面。这些认知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一幅画的横轴,固定一个点,用以切入。如果以传达和寄予作为横轴,情感则是我要提出的点。以下即通过分析笔墨节奏对情感的传达和寄予,来深入探究笔墨节奏的表现方法方式,以期达到情文并茂的境界。

三、笔墨节奏对情感的传达和寄予

关于笔墨。笔墨的功能有二,它可以用于再现人的情感的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人自身的感情即传达情感。笔墨表现情感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通过对物象的再现而表现,另一方面笔墨本身出具有表情功能,二者又相互统一。无论如何,这种笔墨表现是笔墨运用才产生的。笔墨,落而成点,运而成线,泼而成面,用以成象。这里仅就线展开论述:线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如在《溪山行旅图》中传达出内涵的深度,在《星月夜》中是一种急切的热爱,再如在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传达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当然这些表情功能和传达的内容只有结合到具体画面才有意义。

关于节奏。节奏的传达是不言而喻的。贡布里希的研究证明“从单一的节奏直到丰富的节奏,各种节奏有各自独特的联想作用和心里效应”。只是节奏的形成在音乐中依靠音符,在画面中依靠具体的物象如笔墨。

关于笔墨节奏。从笔墨和节奏的单独分析中,可知笔墨对于情感的传达依靠节奏。依旧拿线举例:线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长短曲直、强弱虚实,这些都形成节奏,构成画面特有的韵律感,传达着不同的声音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观者得到审美的愉悦。节奏的传达则要以笔墨或其他物象的形为依托,因而,笔墨、节奏需联系在一起方构成传达情感的条件。笔墨节奏的沉稳有力,或密而急则可传达出震撼鲜明强烈的感觉如《星月夜》;或满而徐则可传达出一种气势如宏的感觉与《星月夜》迥异如《溪山行旅图》。

关于传达与寄予。传达是寄予的目的和归宿。传达取决于寄予,但除与寄予有关还包括观者的不同而有差异。举一故事为例,刘备带着关羽请诸葛亮出山,去前吩咐关羽不准说话,诸葛亮想知刘备心胸如何,便问关羽:“你在想什么?”关羽饿了想吃饼不敢言,于是画了一个圈,诸葛亮以为其要一统天下便出山,这虽然是个诙谐的故事,却让我们知道听者、观者首先从自己出发,艺术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四、结束语

有艺术处有音乐,节奏是艺术“活”的动力,死水之死是死在不流不动,而泉水叮咚、大海涛涛,生生不息。万物之变化,尽有其各自的节奏。节奏是任何艺术都逃脱不开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而对于画而言,笔墨节奏实为我们把握笔墨,把握绘画的一条路径,不可忽略。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