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防止剥釉的方法简述
防止剥釉的方法简述
剥釉:瓷釉缺陷之一。瓷器釉面有成块或成片脱落的现象。一种是烧前剥釉,一种是烧成过程中剥釉。造成剥釉的原因很多,有釉、坯膨胀系数不相适应所致;也有釉层太厚或烧成时升温太快而起;或是坯...[详细]

2014-08-01

嘉靖青花的造型特点
嘉靖青花的造型特点
嘉靖一朝历时45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产量可达60多万件(不计民窑)。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嘉靖青花也是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品种远远...[详细]

2014-08-01

嘉靖青花的纹饰特点
嘉靖青花的纹饰特点
嘉靖时期国力强盛,需用瓷器量很大,因此传世品很多。其釉下彩绘瓷器的数量更是高居明代历朝之首。品种主要有青花、颜色釉、彩瓷等,民窑彩瓷发展是这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 嘉靖青花的纹饰由于...[详细]

2014-08-01

重庆涂山窑产品的特点
重庆涂山窑产品的特点
涂山窑是我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当时四川黑瓷窑系的代表性瓷窑,产品质量优良,种类、造型丰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涂山窑有什么特点呢?[详细]

2014-08-01

诗句文字各类题记
诗句文字各类题记
与款识和题记相比,诗句文字类题记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所采用的题记手段以书写为主,但其风格显得更为自由舒畅,内容更为丰富翔实,与器物的其他装饰方法结合得更为紧密,观赏性更为突出。 诗...[详细]

2014-08-01

“系”与人类的生活
“系”与人类的生活
系与人类的生活一直有着联系,这种联系是系存在的前提。现在的瓷器,很难看到用“系”的。现在的瓷器一般作为装饰品或日常用品,不需要把盛装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杂物等吊挂起来或提移于...[详细]

2014-08-01

陶瓷与泥性
陶瓷与泥性
泥是陶瓷艺术创作的语言介质。谙熟“泥性”,是一个陶艺家必须具备的技巧功夫。何谓泥性?通常不会得到一个明晰的答案。这是因为, “泥性”是一个介乎“可说”和“不可言说”之间的概念。对...[详细]

2014-08-01

清代各时期祭红的特点
清代各时期祭红的特点
祭红又称霁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系以铜为着色剂,经1220~1280℃左右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高温红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于明永、宣时期的红釉及康...[详细]

2014-08-01

东方艺术-“孩儿红”
东方艺术-“孩儿红”
德化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其产品备受世人喜爱,而被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详细]

2014-08-01

内化鼻烟壶离奇传说
内化鼻烟壶离奇传说
鼻烟壶,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详细]

2014-08-01

铜红釉的釉层必须达到0.3mm以上才能显示红色
铜红釉的釉层必须达到0.3mm以上才能显示红色
铜红釉是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经还原焰烧成的红色釉。理论上讲,以氧化铜做发色剂,在还原焰中煅烧,就能得到鲜艳的红色,这就是铜红釉。但自古以来,这种鲜艳红色烧成者极稀,为世所珍。用适当...[详细]

2014-08-01

瓷器釉泡产生的原因
瓷器釉泡产生的原因
釉泡的产生主要是碳素及氧化和分解产物的影响,例如,低温阶段沉积的碳素在釉熔融前没有烧尽,釉面玻化后,碳素继续燃烧,产生的气体难以透过釉层排出,因而在釉层内鼓泡。具体分析起来,有如下...[详细]

2014-08-01

造成瓷器露胎处出现窑红的原因?
造成瓷器露胎处出现窑红的原因?
造成瓷器露胎处出现窑红的原因? 火石红现象的第二种形态就是瓷器在窑炉内烧制过程中外因作用造成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窑红。 在古瓷中烧制过程中是哪些因素造成瓷器露胎处出现窑红的呢...[详细]

2014-08-01

陶瓷与音乐
陶瓷与音乐
音乐艺术是抒情性的艺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就认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音乐性格的善恶使听者的灵魂变得优美或丑恶。乐圣贝多芬曾经断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详细]

2014-08-01

“窑变”是怎样的形成
“窑变”是怎样的形成
窑变釉也是一种艺术釉,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也最复杂。它的最初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的配方,制成某些釉料,施于制品入窑焙烧后,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有的象夕...[详细]

2014-08-01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