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窑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山,故名为“西山窑”。属于古代瓷窑。东晋时烧制青瓷,胎为灰色和淡土黄色,质较松。釉肥厚,以淡青为主,少细开片。装饰上多在器物内外刻划莲瓣纹,也有青褐加褐彩的。深口宽底高碗为其典型作品。西山窑在唐、五代和宋时,继续烧造青瓷。
据史料记载,西山窑兴于唐,盛于北宋,结束于北宋末南宋初或稍晚,是宋代瓯窑著名窑址,散布在沿山脚一公里长的地带。其中护国岭脚一带保存尚好(唐代温州的制瓷中心就在护国寺岭脚一带,北宋时期瓯窑仍以西山为主),从取土倒塌的断面来看,堆积层丰厚,并发现龙窑一座,窑场蜿蜒数里,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景象。西山窑烧制的瓷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湛和釉彩淡雅晶莹而负盛名,它不仅继承了两晋缥瓷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造型、纹饰上吸取了浙江越窑秘色瓷的许多特点,足与当时著名的越窑瓷相媲美。据已发掘的史料考证,西山青瓷窑址群所产青瓷造型别致而富于变化,如执壶形式多样;罐有球形、瓜形、腰鼓形,腹饰仰莲纹;碗有撇口、敛口、葵口,底有挖足、卧足、假圈足环、环形底。胎骨趋向坚硬、细薄,呈白中泛灰色。釉色以淡青色薄釉为主,部分呈灰绿色,釉层匀净、细润,施釉多不至底,露胎部分呈朱红色。常见纹饰有莲花、秋菊、双蝶等。采用刻或模印,以刻画莲瓣纹为主,窑具有瓷质钵形匣钵、垫圈、垫饼等。